分类
分类

供需之弈:全球电解铜市场的贸易格局与价格逻辑

全球电解铜市场正如同一盘复杂的棋局,供需基本面、地缘政治、宏观经济与贸易政策在此激烈博弈,共同塑造着其贸易格局与价格逻辑。
Sep 10th,2025 80 浏览量
    贸易格局:政策主导的再平衡
    全球电解铜贸易流向正经历深刻重塑。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7月宣布的关税政策成为最大变量:意外豁免精炼铜,但对铜管、铜线等半成品加征50%关税。此举旨在保护美国下游制造业,却因其本土冶炼能力严重不足(仅2座活跃冶炼厂),不得不大量进口精炼铜(2024年净进口依赖度达45%)。政策短期内导致COMEX期铜价格暴跌,并引发库存搬运(COMEX库存一度飙升至26.12万吨,创2004年以来新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解铜进口国,其来源地结构也在动态调整。2025年1-7月,中国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进口量占比达36.88%,稳居首位;同时从“东欧某国”的进口量大幅增长122.75%,而从传统来源地智利的进口则下降了47.29%。美国政策的“虹吸效应”曾短暂扰动全球供应链,但随着其关税政策落地,预计更多电解铜将重新流向亚洲市场。
    价格逻辑:多空因素的激烈博弈
    电解铜价格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其逻辑核心在于全球供需的紧平衡预期与短期现实的疲软之间的拉锯。
供应端的“紧”与“扰”:全球铜精矿供应持续受到干扰(如智利地震导致矿山事故、秘鲁抗议活动),加工费(TC/RC)一度跌至负值(-42.5美元/吨),挤压冶炼厂利润,中国部分冶炼企业甚至“贴钱生产”1。但中国冶炼产量仍维持历史高位,且新增产能(如建发盛海60万吨项目)未来可能缓解供应压力。
需求端的“盼”与“弱”:长期来看,绿色能源转型(电网、光伏、风电)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为铜消费提供了强劲的预期支撑。但短期而言,传统需求领域如房地产、家电(11月空调排产同比仍下降)、汽车等行业表现疲软,导致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国内社会库存去化缓慢。
宏观与金融因素:美元指数走势(如走强时会压制铜价)、美联储货币政策(降息预期会提振金属价格)、以及全球投资者的投机性持仓(如COMEX非商业多头持仓变化)共同构成了影响铜价的重要外部变量。
    未来展望:博弈仍将持续
    中长期看,电解铜作为电气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新黄金”1,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供需基本面仍趋向紧平衡,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然而,中美博弈、关税政策的潜在变化(2027年起精炼铜可能被加税) 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将持续为市场注入波动性。
    参与者在这盘“供需之弈”中需具备全球视野,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库存变化、及中国“金九银十”传统旺季需求的实际复苏强度,方能在这复杂棋局中把握先机。